2018-03-19
4517次
字體
日前,“洪珠杯”2017年全國農機化十大新聞評選結果在京揭曉。該項評選活動是由中國農機化導報、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農機化發展研究中心、中國農機化協會、青島洪珠農機公司聯合舉辦的。
“洪珠杯”2017年全國農機化十大新聞
1.羅錫文、尚書旗喜摘國家科技大獎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南農業大學教授羅錫文主持完成的“水稻精量穴直播技術與機具”,榮獲2017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青島農業大學尚書旗教授主持完成的“花生機械化播種與收獲關鍵技術及裝備”榮獲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水稻穴直播技術已在國內26個省區市及泰國等六個國家推廣應用,節本增效顯著,創造了不同區域直播稻高產紀錄,經濟社會效益顯著。“花生機械化播種與收獲關鍵技術及裝備”針對花生播種與收獲機械化技術瓶頸,根據我國花生主產區的農藝要求,發明了基于花生物理性狀的自重送排種與適于直立生長花生的切擠破土、拉折摘分收獲機械作業方法,技術成果在全國15個省市區推廣應用,對促進我國花生產業發展起到了重大的技術支撐作用。
2.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臺40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東方紅-LW4004亮相“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
為了迎接黨的十九大勝利召開,9月25日,“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在北京展覽館開幕。中國一拖研發制造的東方紅-LW4004拖拉機作為行業唯一代表與我國眾多令人矚目的高科技成果一起登臺亮相。東方紅-LW4004拖拉機是我國自主研制的首臺40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它突破了無級變速傳動系統、智能化控制管理系統等關鍵核心技術,填補了多項國內技術空白,大大促進了農機裝備行業科技創新和技術進步。
3.《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發布實施
2017年1月,《全國農業機械化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正式發布。規劃提出“十三五”農業機械化發展要著眼農業機械化發展短板和滯后區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切入點,以農機農藝融合、機械化與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融合、機械化信息化融合為路徑,推動農機裝備、服務組織和作業水平向數量質量效益并重轉型升級。到2020年,全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到70%,小麥、水稻、玉米三大糧食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均達到并穩定在80%以上;糧食主產區年度深耕深松整地面積達到30%左右;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初加工、果茶桑、設施農業機械化有顯著進展,農用航空作業面積明顯增長。農機作業質量效率全面提高。80馬力以上拖拉機保有量達到100萬臺以上,增長30%左右。乘坐式插秧機、自走式玉米聯合收獲機保有量達到30萬臺和40萬臺以上,分別增長25%和30%左右。高效植保機械、高性能經濟作物聯合收獲機、糧食烘干設備、秸稈還田機等保有量顯著增長。
4.現代農業機械關鍵技術產業化列入《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
11月2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了《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以下簡稱《行動計劃》),明確了9方面重點任務,其中現代農業機械關鍵技術產業化名列其中。12月13日,國家發改委配套出臺了《現代農業機械關鍵技術產業化實施方案》。《行動計劃》提出在未來三年里農業裝備制造業需完成六項重點任務:一是推進重大農業裝備研制;二是增強關鍵核心零部件自給能力;三是提高農機制造智能化水平;四是推動農機制造工藝和裝備升級;五是提升產品試驗檢測和服務管理能力;六是推進重大裝備和急需產品示范應用。以高效智能、資源節約為重點,構建高端和適用型產品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重點研發新型高性能拖拉機及復式作業耕整地機械、大型高效聯合收割機、甘蔗收獲機、秸稈高效收集利用裝置、地膜殘膜回收等裝備,為進一步切實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推動我國農機制造業加快邁向高端領域提供堅實的保障。
5.2017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對支持綠色發展的農業機械實行敞開補貼
7月25日,農業部辦公廳印發《關于加快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促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通知》,要求各地適應農業結構調整和農業綠色發展的需要,進一步完善與敞開補貼相匹配的補貼范圍和補貼標準確定機制,大力推行敞開補貼,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供物質技術裝備支撐。對支持農業綠色發展的糧食烘干倉儲、深松整地、免耕播種、高效植保、節水灌溉、高效施肥、秸稈還田離田、殘膜回收、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病死畜禽無害化處理等機具實行敞開補貼。資金充裕和供需相對平衡的省份要力爭做到補貼范圍內全部機具品目敞開補貼、應補盡補。因資金缺口暫不具備敞開補貼條件的省份,也要結合實際增加敞開補貼的重點機具品目。
6.農業部修訂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安全監理規章,推進農機安全監管制度和行業“放管服”改革
12月15日,農業部常務會審議通過將《拖拉機登記規定》《拖拉機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和《聯合收割機及駕駛人安全監理規定》整合修訂為《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駕駛證管理規定》和《拖拉機和聯合收割機登記規定》。這是落實依法行政、保障安全生產、推進行業“放管服”改革的有力舉措。新規定通過精簡規章證件,實現“兩證合一”;進行科學分類,對拖拉機運輸機組進行分類管理;創新管理方式,建立新機免檢制度;放寬體檢條件,強化便民高效;明確監管責任,促進安全生產,對提高農機化發展的管理水平、服務水平和創新水平意義重大。新規定自2018年6月1日起施行。
7.雷沃阿波斯(ARBOS)拖拉機獲“紅點獎”,我國農機行業首次摘得此項桂冠
4月3日,素有“設計界奧斯卡”之稱的紅點獎(Red Dot Award)2017年獲獎名單在德國揭曉,由雷沃重工歐洲研發中心全新研發的阿波斯拖拉機從全球54個國家入圍的5500余件產品中脫穎而出,獲得“紅點獎”產品設計獎,這是我國農機行業首次摘得此項桂冠。德國“紅點獎”設計獎起源于1955年,是工業設計界的至高榮譽,評選標準極其嚴苛,其“產品設計大獎”僅頒發給過去兩年內在創意性、功能性、耐用性、生態環境保護等多個維度有突出表現的產品。在全球農機領域,雷沃重工是繼約翰迪爾(John Deere)、芬特(Fendt)、維美德(Valtra)等全球知名農機品牌后少數獲得“紅點獎”項的農機品牌。這充分說明中國農機企業通過“走出去”戰略獲得農機前沿科技,開始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8.四部委出臺《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2017—2020 年)》,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全面提速
為深入貫徹落實2017年中央1號文件精神,打造重要農產品糖料蔗生產保護區,統籌推進廣西甘蔗生產機械化加快發展,不斷提升蔗糖業發展的質量效益和市場競爭力,6月12日,農業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工信部等四部委聯合制定了《推進廣西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行動方案(2017—2020 年)》。通過樹立全產業鏈思維,著眼以機械化為核心的整體解決方案,綜合施策,統籌解決標準蔗田建設、機具研發、良種良法推廣、機械化生產體系構建、儲運壓榨等各種環節的突出問題,支持推動廣西500萬畝“雙高”基地實現全程機械化。到2020年,500萬畝“雙高”基地糖料蔗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80%,其中機耕、機種、機收水平分別達到98%、85%、50%,機械化中耕培土水平達到70%,帶動蔗區收獲機械化率提高到16%。12月10日,以“搭建交流合作平臺,推進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為主題的2017中國甘蔗機械化博覽會在廣西來賓開幕,共有140多家國內外知名企業參展,展出的產品涵蓋甘蔗耕、種、管、收、植保機械等。
9.以數字化、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為特點的智慧農業開始發力
為推動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遙感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中應用,探索數字農業技術集成應用解決方案和產業化模式,加快推進農業生產智能化、經營信息化、管理數據化、服務在線化,全面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1月22日,農業部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做好2017年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前期工作的通知,重點開展大田種植、設施園藝、畜禽養殖、水產養殖4類數字農業建設試點項目,結合產業類型,支持精準作業、精準控制設施設備、管理服務平臺等內容建設。中央對符合條件的項目予以補助,通過中央預算、建設單位自籌的方式,使每個試點項目總投資在3500萬元以上。10月23日,由中國農機院牽頭承擔的2017年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智能農機裝備”重點專項“農機變量作業技術與裝置研究”、“多功能田間管理作業技術裝備研發”、“農田提質工程技術與裝備研發”、“高速移栽技術裝備研發”等4個項目啟動會在北京召開,要加強智能化設計、智能制造、新材料等與農機裝備深度融合,推進關鍵零部件及智能化、高端化重大裝備產品創新。國家的投入與農機行業并行推動,使智慧農業開始發力。
10.植保無人機納入補貼試點,植保無人機產業迎來發展良機
為引導植保無人飛機(亦稱農用遙控飛行噴霧機)技術開發和規范應用,助力農業綠色發展,9月18日,農業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中國民用航空綜合司發布了《關于開展農機購置補貼引導植保無人機規范應用試點》工作的通知,確定中央財政資金率先在浙江(含寧波)、安徽、江西、湖南、廣東、重慶等六個省市開展補貼試點工作。試點工作將重點圍繞探索建立購置補貼的路徑和方式,健全完善符合“三農”實際的作業飛行安全運行管理機制兩個方面的內容展開,以期經過六個省市的探索,形成可推廣、可復制的經驗后在全國實施植保無人機的購置補貼政策。業內期盼已久的植保無人機納入國家農機補貼取得突破性進展,迎來發展良機。(來源: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