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03
4936次
字體
2014年成為我國農機市場的拐點。農機市場的增速首次跌入個位數,我國農機行業由此進入到新的發展階段——農機化發展的中高級階段,該階段突出特征是:傳統市場的轉型升級伴隨著增幅趨緩,新興市場開始崛起,但尚處于孕育期。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機市場表現如何?日后將呈什么樣的走勢?農機人又該如何應對?日前,在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主辦的2018年全國農機流通工作會議上,業內專家齊聚山東青島,就上述問題進行了探討。
主要產品有漲有落價格成搶占市場的“殺手锏”
據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副秘書長張華光介紹,從今年上半年機械工業子行業經營情況來看,農業機械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同比增長3.12%,利潤同比下滑10%,同比增速情況在14個子行業中排名倒數第二位。
據統計,今年上半年25~100馬力段拖拉機累計銷售12.49萬臺,同比下降18.79%;其中50~60馬力段同比小幅增長。銷售100馬力以上大型拖拉機3.68萬臺,同比下降18.4%。但值得注意的是,160~200馬力以上拖拉機大幅度攀升,大馬力段需求上漲趨勢愈發突出。張華光判斷,預計大中型拖拉機(25馬力以上)市場全年銷量數量在40余萬臺,同比下降14%以上。
同時,上半年聯合收獲機市場銷量總體也呈現較大幅度下滑,總量下滑19.11%。主要體現出兩個特點:一是市場集中度下降,二是多數主流品牌“跳水”。雷沃重工、江蘇沃德、中聯重機等銷量前7的品牌無一例外地同時下滑。
插秧機市場方面,上半年累計銷售各類插秧機3.68萬臺,同比下降49.4%。張華光表示,據往年經驗,廠家前6個月的銷量占全年銷量的90%以上,由此可以判斷今年插秧機市場的下滑已成定局。預計今年銷量在5萬臺左右,同比下降40%以上。
玉米作為我國第一大糧食作物,每年產量約2.3億噸,今年玉米收獲機表現怎樣呢?截至今年6月底,累計銷售0.71萬臺,同比增長32.64%。張華光認為,2018年玉米收獲機市場回溫已成為共識,但鑒于玉米種植結構調整等因素存在,市場回暖強度不會太大,預計全年銷量在4.5~4.8萬臺之間,同比增幅20%以上。“由于玉米收獲機市場主要集中在八九月份,一些大品牌尚未發力,市場角逐關鍵看下半年。”張華光說。
張華光坦言,2018年農機市場競爭依然會十分激烈,或將呈現以下幾個特點:價格競爭依然成為多數品牌搶奪市場份額的“殺手锏”;競爭亂象將延續,品牌優勢或將進一步被削弱;產品品種成為競爭的焦點;市場整合的步伐將加快,還有一些小企業會退出市場;眾多品牌將圍繞渠道展開激烈爭奪。
市場仍有“風口”需求向多元化轉變
“從2017年開始,青貯飼料收獲機市場出現較大幅度增長,市場調查顯示,全年累計銷售各種機型4136臺。預計今年青飼料收獲機需求量在5000臺左右。”據張華光分析,盡管今年農機市場整體表現不佳,但市場仍然存在“風口”。受到政策等因素影響,畜牧類機械市場將呈“井噴式”發展。
近兩年來,打捆機在秸稈資源化利用以及“糧改飼”等各項政策的推動下,從原來的低速增長一舉進入了發展的快車道。市場調查顯示,2017年,累計銷售各種型號的打捆機約1.24萬臺,同比增幅12.73%。今年上半年,小麥主產區如安徽、山東、河南等地,在國家和地方雙重購機補貼的拉動下,撿拾打捆類產品保持了良好銷售勢頭,同比去年穩中有升。今年下半年,打捆機市場將北移至以牧草、玉米、棉花等為主要種植對象的內蒙古、東北、新疆等區域;同時,在以水稻種植為主的湖南等南方地區,撿拾打捆產品以及破碎類產品將同步銷售。
還有哪些機械會受到市場關注呢?吉峰農機農裝事業總部副總經理柳琪認為,種植結構的調整將直接影響農機的需求變化,未來的農機需求也將由當前“大田機械+經濟作物機械”向“大田機械+經濟作物機械+畜牧養殖機械+蔬菜機械+果園機械+設施機械”多元需求轉變。
“市場短缺的產品,其技術還不完善,正在試驗階段;供給過剩的產品,其技術一般已經較為成熟,步入瓶頸期。”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副會長陳濤解釋,小麥收獲機市場已經成為完全的存量市場,市場競爭也變為以雷沃重工、中聯重機為主的寡頭競爭;對于玉米收獲機械來說,行業既要關注莖穗兼收機型,更要關注籽粒收獲技術,做好產品研發、試驗、儲備,尤其要注意玉米主產區生產全程托管的發展較為迅速;青貯飼料機械的用戶成長性快于國內青貯飼料機械的生產企業,大型、高效的轉盤式青貯機逐步成為市場主流;對于經濟作物、園藝作物、丘陵山地機械,這些都是未來的發展熱點,是行業的藍海窗口,值得行業關注。
可以說,傳統農機市場進入常態化,新興市場崛起。然而現階段快速增長的小眾市場,市場占比小,難以支撐傳統市場留下的巨大空間,出現“空窗期”。整體市場增速趨緩,市場進入結構性調整期。如今的農機市場不單單是圍繞耕種收環節而展開的市場,而是全方位、立體化市場。
行業處于洗牌期要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
農機行業必定要經歷快速發展、野蠻生長階段,然后進入科學理性發展。“對于未來農機行業的發展,我們總的感覺是,短期低迷,中期高度震蕩,長期向好。”陳濤分析,當前農機行業一定要著眼大局,改變以糧為綱的發展思路,轉型再出發,逐步從平原農業向丘陵山地農業發力,從糧食作物向經濟作物、園藝作物、飼料作物發力,從種植業向養殖業和加工業發力,全面服務于種植業結構調整總體思路。“這是定海神針,不可動搖,千萬不能脫離農業而發展農機。”
“農機人在現實農機市場環境中到底如何生存,應該各有各的渠道和方式。”江蘇省射陽縣新射農機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童國祥認為,農機人首先要求生存,然后求穩,最后再論發展。發展是農機人的最終目標,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到精準經營、擇優經營、誠信經營。
江西宜豐縣通達農用車銷售服務有限公司董事長漆潤新感嘆,當前農機經銷商真正的難點,莫過于生存難。農機市場形勢持續性下滑,加之人為性因素、政策性因素、規律性因素,短時間內農機市場走勢不會有回暖的跡象。還需要農機人量力前行,穩中求存,對市場有信心,對產品有選擇,對用戶有耐心,更關鍵的是對自己要有正確的評估。“對產品的選擇至關重要,該淘汰的不要手軟,好的產品就要堅持不放松。”漆潤新說。
柳琪認為,農機行業的洗牌將在各個層面展開,無論是零部件企業、制造商,或者是經銷商都在劫難逃。國內農機行業將經歷一個5~10年長周期的洗牌期,這個過程將是淘汰賽,也是動蕩期,誰將勝出取決于企業背景、戰略眼光、忍耐力、政策變化等綜合因素。
“當前農機人能做的就是,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有做持久戰的準備。”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會長毛洪建議,企業現在要先求生存,不能看到哪個領域熱,就一下子跨進去,可以先進行試點。同時,企業一定要樹立責任心,不能投機取巧。“最后能活下來的農機企業是具有服務能力的企業,也一定是積極、穩健的企業。”(來源:中國農機院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