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1-11
4705次
字體
10月30日,在2019年中國國際農業機械展覽會舉辦期間,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向社會集中發布了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適于機械化作業的相關農作物品種需求等5項成果,并啟用全國農機化科技信息交流平臺,預期將對農業機械化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產生積極推進作用。
今年以來,為貫徹《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精神以及今年初全國春季農業生產暨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工作會議的部署,農業農村部農業機械化管理司組織農業農村部農機鑒定總站、農機推廣總站、南京農機化所、中國農機化協會等單位,圍繞“兩融兩適”要求,布局開展了基礎性工作,形成了一批階段性成果。
本次活動發布的具體內容包括,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27個),適于機械化作業的相關農作物品種需求(9個),全國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技術與裝備需求目錄(8個),第一批全國“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70個),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指引,以及全國農機化科技信息交流平臺。
推進農機化轉型升級成果
1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明確提出要聚焦薄弱環節,探索具有區域特點的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近年來,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會同農機推廣總站,組織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組,在總結試驗示范成果和地方生產實踐驗證的基礎上,提煉形成了27個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
這些模式定位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糧棉油糖九大作物,聚焦耕整地、種植、植保、收獲、烘干、秸稈處理等六個環節,提出了不同區域、不同作物的一系列全程機械化整體解決方案。每個模式主要內容包括模式概述、工藝路線、關鍵環節技術要點、機具配備參考方案、適宜區域、典型案例等。模式堅持問題導向,注重農機農藝融合、先進適用技術引領、促進適度規模經營等,著重明確了不同區域、不同作物薄弱環節機械化路徑方向和技術措施;不僅涉及機具操作規范,也涉及宜機化作物品種選擇和播期、播量、行距等栽培措施要求。
2主要農作物品種選育宜機化指引
隨著我國農業生產進入以機械化為主導的新階段,一些地區作物品種部分性狀特征難以適應高效播種、低損收獲等機械化生產要求,增加了適用機具研發和推廣應用難度,影響了增產增收潛力的充分發揮。
《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明確提出,要協同構建高效機械化生產體系,加快選育、推廣適于機械化作業、輕簡化栽培的品種。近期,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會同農機推廣總站,組織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組,在總結長期跟蹤研究成果的基礎上,提出了糧棉油糖主要作物品種選育宜機化指引。
“指引”涵蓋了水稻、玉米、小麥、馬鈴薯、棉花、油菜、花生、大豆、甘蔗等九大作物,主要圍繞推進播種、收獲環節實現高質高效機械化生產,針對性地提出了宜機化的種子外觀、植株形狀、生育期、抗倒伏、成熟度一致性等性狀特征需求。
3優勢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生產技術裝備需求目錄
為貫徹落實國發〔2018〕42號文件精神,推動解決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無機可用”“無好機用”問題,促進農業機械化全面發展,2019年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農機推廣總站、農機鑒定總站組織了全國優勢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生產技術與裝備需求調查工作。
全國各級農機推廣機構的近3萬名專業技術人員,深入所有農業縣主要種養大戶、農民合作社和農業企業進行了實地調查。此次調查基本摸清了規模種養區域、面積(養殖量)、關鍵環節技術與機具缺口和下一步研發推廣重點等情況,形成了蔬菜、林果、茶葉、雜糧、中藥材、青貯玉米、牧草、畜禽和水產等9類農產品機械化技術與裝備需求目錄。需求目錄主要包括優勢特色農產品規模種養數量及區域分布、關鍵環節機具種類及數量需求和關鍵環節急需機具主要性能需求等3方面的信息。
需求目錄基本反映了農業生產實際需要,希望能引導農機企業、科研院所加快研發生產農民急用、產業急需、適銷對路的技術裝備,推動農機工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進一步增加有效供給,促進優勢特色農產品生產機械化,助力產業發展和農民增收。
4“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精神,推動農機服務業態創新,2019年農業農村部組織開展了“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服務中心典型案例征集活動,在各地推薦的基礎上,按照服務基礎好、全程農機作業服務能力強和綜合農事服務成效顯著的標準,首批遴選推介了70個典型案例。
典型案例所涉及的農機服務組織,能充分發揮農機裝備實力較強、服務關系較穩固的優勢,以提高農機利用效率為核心,以推進農機農藝農事融合為重點,將社會化服務向耕種收管等全過程農機作業服務延伸、向農資服務等全環節農業生產綜合服務拓展,有效促進了當地農業節本增效和科技應用水平提升,為發展服務帶動型規模經營和土地流轉型規模經營提供了有力支撐。此次推介的70個案例具有創新性、實效性、引領性,每個案例包括導語、基本情況、主要做法、發展愿景、經驗啟示等內容,值得各地學習借鑒。
5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指引
農田條件是農機作業的重要前提。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發展相對落后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農田基礎設施狀況與農機作業需求不相適應。《國務院關于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機裝備產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國發〔2018〕42號)明確提出,重點支持丘陵山區開展農田“宜機化”改造,擴展大中型農機運用空間,加快補齊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化基礎條件薄弱的短板。
為貫徹落實國務院42號文件有關精神要求,農業農村部農機化司會同農田建設管理司研究制定了《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指引(試行)》。《指引》依據《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GB/T 30600—2014)等相關標準,明確了丘陵山區農田宜機化改造工作的目標、地塊選取原則、重點改造內容、整治標準、改造流程以及組織實施等內容,是指導丘陵山區農田基本建設、推進農業機械化轉型升級的重要成果。
6全國農機化科技信息交流平臺
針對當前農機化科技成果供需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為提升科技創新效率和成果轉化水平,2019年,受農業農村部農機化管理司委托,農業農村部南京農機化研究所組織開發了全國農機化科技信息交流平臺(http://www.njhkj.net)。平臺定位于促進農機化科教單位交流與協作,加快成果轉化,增強科研資源與基礎數據共享,提升農機化科技支撐和服務能力。
信息交流平臺主要面向農機化科教單位、裝備制造企業和農業生產者等3類主體,具備農機化科技政策及技術動態宣介、新裝備新技術供需精準對接、實驗基地及儀器設備預約共享、科技文獻資料數字化管理、縣域機械化生產大數據支持等5大功能。目前,平臺集聚了農業農村部現代農業裝備、設施農業工程等2個學科群重點實驗室、16個全程機械化科研基地、50余家全國骨干農機科教單位及大中型企業科技資源;匯集了全國農機化科技創新專家組、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機械化崗位專家130余位,展示了農機化新裝備新技術110余項,線上可預約科研儀器設備300余臺套,可提供全國2000余個農業縣區機械化生產基礎數據。(來源:中國農機化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