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05
3932次
字體
一元復始,萬象更新。2018年如期而至,新的一年關乎國計民生的“三農”問題依然保持高度關注度,如何在保證乃至提高農業產量以確保糧食安全的前提下,降低農民工作強度、解放農村生產力,實現農業集約化發展,是三農問題的根本解決之道。而農機工業則是此解決之道的一把總鑰匙。
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性
歷史上“三農”問題由來已久,自建國以來就一直存在,直到20世紀90年代中期這個問題顯得尤為突出才被當做概念提出來。“三農”問題簡言之是“農業、農村、農民”這三大問題,具體講是指21世紀的中國,在歷史形成的二元社會中,城市不斷現代化,二、三產業不斷發展,城市居民不斷殷實,而農村的進步、農業的發展、農民的小康相對滯后的問題。
改革開放40年以來,我國農村雖然取得較大的發展,但是在其發展背后依然是問題重重,甚至存在潛伏性危機,有可能引起整個社會的動蕩。新世紀以來,各屆領導更是把“三農”問題當做是“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
發展農機工業 功在當代 利在千秋
雖然農機工業在我國的制造業體系中年產值僅占4000多億元,但是對于我國建設現代化農業具有重要作用,是我國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飛躍的重要抓手。提到農業強國,就不得不提美國強大的農業了。而農業補貼作為一項惠民政策在美國可謂是體現得淋漓盡致了。據悉,美國農民40%的收入來自農業補貼,可想而知,美國對于農業補貼的實施力度有多大,而相比之下,我國打造農機強國的戰略就變得至關重要了,這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業。
農機工業所取得的成績和新階段的任務
國家發改委2017年11月發布《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再次將現代農機列為支持重點,更明確了未來三年的兩個主要任務:一是進一步解決農機高端產品和核心技術供給不足和農機產品可靠性差的問題;二是解決“短板”農機裝備有效供給不足的問題。這是一項對農機工業和農機企業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產業政策,它體現了我國對農機工業健康快速發展的重視和支持。我國是農機大國,只有成為農機強國才能“確保國家糧食安全,把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而2015年推行的《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三年行動計劃(2015~2017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在2017年底也交出了完美答卷。通過財政預算內資金補助、專項建設基金扶持、先進制造產業投資基金參股等方式,支持了近五十項農機工業升級項目,帶動行業固定資產投資160多億元。2015~2017年三年行動計劃的實施對農機工業產業升級和農機裝備自主化推進發揮了重要作用。
結語:2017年已成為過去,嶄新的2018年已如約而至,雖然過去的一年農機工業總體發展不盡如人意,但是就2015~2017年《三年行動計劃》來看,我國農機工業仍然大有可為,在農機工業與日俱升的基礎上,“三農”問題終有一日會得到妥善解決。(來源:中國農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