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7
3498次
字體
連續十多年保持穩健發展的農機市場,給農機企業實現做大做強目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連續十多年保持穩健發展的農機市場,給農機企業實現做大做強目標,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提供了難得的機遇。面對以國三切換、品質升級為主導的產品換代升級、產業結構調整、市場結構重塑新業態,農機企業面臨新的發展和突破目標。
一、轉型步伐加快,催動多維升級
在我國宏觀經濟處于調整變革的重要時期,農機行業處于轉型升級、結構調整的重要時刻,農機企業遵循規律、把握趨勢,不斷實現戰略、產業和市場的持續突破。
(一)戰略布局推動。縱觀全局,我國經濟發展仍處于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農機產業發展環境繼續向好。我國農機企業從戰略的高度把握機遇、推進發展,持續優化存量、轉型升級、豐富價值。一是創新主導。積極踐行“中國制造2025”國家戰略,以創新驅動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節能環保、智能控制、智能制造等產業,致力行業轉型升級、綠色發展,切實增強中國農機制造的競爭力。二是價值傳遞。圍繞價值鏈推進產業鏈,立足產業鏈植入創新鏈,優化創新鏈統籌資金鏈。積極構筑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物聯網與現代制造融合,從全價值鏈環節推進研發、訂單、制造、物流、銷售等關鍵環節的協同和優化,切實提高農機制造業在價值鏈中的位置,全面、持續滿足客戶農業裝備解決方案系列需求。三是產業聚力。我國農機企業不斷優化資源、提升能力,開始形成謀強、圖精的多維格局。龍頭企業已經完成拖拉機、收獲機、農機具的戰略布局,積極構筑耕種管收一體化農業裝備格局;重點企業不斷提升自身實力,形成自身獨特差異化優勢,服務“三農”需求。
(二)產業轉型升級。今年上半年,我國農機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利潤總額分別增長7.9%、6.8%,產業推進成效明顯,繼續保持發展趨勢。一是制造升級?;趯τ谌蚧姑纳顚哟卫斫夂驼J識,農機企業立足農機發展趨勢,提升自我順應能力,加快提升現代化、信息化、網絡化制造平臺升級,全面提升中高端產品制造能力。二是產業突破。農機企業構建完整產業鏈,加快設計成果轉化。拖拉機產業無級變速產品取得實質性進展,動力換擋和同步器拖拉機產品、收獲機械縱軸流產品實現批量制造、系列化發展。國內區域性中高端零部件產業集群不斷集聚,獨居的天然的稟賦柔性,與市場、用戶需求做到了同步擴張與收縮。國三產品實現批量制造,有效貫通研發、采購、制造、銷售、服務整個價值鏈環節產業品質提升,市場份額不斷增加,加快了推進傳統制造業產業鏈升級。三是研發協同。骨干企業研發設計邁向協同新階段,合作、共享、獨占等新型研發模式不斷出現,制造技術創新與應用步伐加快。研發資源、能力實施全球化獵取,研發投入比例增大,實體研發深入中高端產品新領域,由單向應用加速向集成應用階段發展,自主創新能力增強,逐步成為促進產業轉型、產品換代升級的原動力。
(三)市場風格調整。我國農機市場階段性特征明顯,已由剛性需求下的快速發展向線性支撐下穩步發展轉變。區域農作物全程化需求、農機裝備全周期作業過程不斷催生新的市場風格。一是農機農藝融合。部分區域引導用戶提高優質特色農產品供給能力,引導農民調減非適宜區農作物種植面積,開展農業種植業結構調整試點,優化種植業結構。區域耕作壟作、平作、溝作和水田、旱田等自然資源稟賦形成的作業需求,對農機產品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提出不同的要求。二是實施重點扶持。引導土地有序流轉,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組織,家庭農場,成為引領適度規模經營、發展現代農業的有生力量。大中型、中高端產品成為支撐企業發展的發展動能。三是需求風格轉變。市場需求已由傳統的政策性指導,向農作物作業季節性需求和政策引導轉變。產品保有量增長、部分農作物價格走低、作業收益下降、國三產品價格等因素影響,部分用戶購機需求延遲。春耕、秋收形成的銷售“峰谷”趨向平坦,銷售時間由集中向分散延伸。
二、產業制約因素,發展瓶頸待解
農機產業、農機市場、農機產品健康發展是個系統工程,需要目標統籌、資源協同、能力推動。綜合分析產業規律、專項研究發展路徑,戰略反思、產業突破、用戶導向仍是聚力謀強的重要議題。
第一,從戰略層面分析。目前,行業中低端產能嚴重過剩、產業集中度偏低,生產企業數量過多,發展能力“天花板”和運營績效“緊箍咒”造成行業整體效益低水平徘徊。加強戰略定力,增強發展信心,適應新常態,成為部分農機企業亟待思考和解決的重要議題。一是缺乏長遠布局,戰略理念、戰略對策、戰術對策等延續慣性思維,戰略資源配置、協同和戰略落地不能與時俱進,無法有效利用或影響發展環境,造成一些農機企業戰略被動。二是發展定位不清晰。一些企業慣于求大爭全,戰略資源、實施路徑、推進能力缺乏協同配置、優化舉措、創新手段,用有限的資源、能力實施跨行業、多元化產業發展,傳統、落后產業退出和新興產業發展缺乏戰略措施,主業大而不強、副業精而不專,難以形成協同格局。三是戰略分散導致競爭力分散。從共性特征看,缺乏全生態創新轉型,商業價值重構、共享舉措和手段,難以把握發展先機和競爭主動,行業間、企業內中低端資源低水平投入、模塊化復制、同質化跟進、價格化競爭難以形成核心競爭力,高端產品、核心能力突破舉步維艱。
第二,從產業角度研究。產業發展實踐證明,經濟發展階段的更替期,會有部分企業不能適應新階段的轉型而退出。一是我國高端農機產品制造能力欠缺,我國農機產品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的產品不到10%,產業結構總體處于國際分工和產業鏈中低端。受制造能力、環保升級、技術壁壘、研發能力、資金壁壘等因素影響和制約,中高端產品制造發展能力欠缺,先進工藝、材料、液壓等方面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高端零部件多數實行外購。二是現有制造設備和技術落后于發達國家水平。新生高新技術與傳統制造水平缺乏有機結合,柔性制造系統(FMS)、網絡化制造系統、信息化管理等方面的實踐應用有待快速提升。三是中高端產品缺乏對關鍵技術、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技術突破;平臺技術的持續改進和優化、掌控。研發、制造環節與農藝脫節,缺乏以市場為導向、用戶為中心的理念,習慣于按照傳統手段、慣性思維、經驗研發、制造產品,難以按照不同區域需求秉性、種植模式、作業特點和用戶感知研發機藝協同性的差異化產品。
第三,從需求角度論證。今年,農機市場卻出現階段性調整、產品結構性升級、需求持續性改變,表面看市場需求放緩,內在是來自終端需求升級的倒逼拉動的表現。一是產品經營價值。農機產品是生產資料,用戶購機的首要選擇就是產品經營能力的價值體現。部分農機企業缺乏終端現實的經營需求研究,農機農藝符合性偏弱,產品質量、可靠性、功能、性能等離用戶的顯示需求仍有一定的差距。主觀上滿足于維持企業現狀,缺乏未來發展動因、競爭因素的充分考量,只能為用戶提供階段或局部價值方案。二是節能環保升級。農機產品承受著雙向作用,環保政策、標準的不斷升級帶來的產業轉型、產品升級要求;終端節能增效的市場倒逼拉動,要求企業必須提高把握環境機遇、趨利避害的競爭手段和能力。三是產品升級緩慢。農機產品升級短期內跟不上用戶升級需求,中高端、大中型、智能化、系列化農機產品研發、制造、銷售、服務等能力偏弱,自主知識產權、核心競爭能力、市場占有率偏低。短期內不能形成替代,難以實現全面突破、整體提升。
三、有效協同推進,創新實現發展
以全面系統的認識辨析找出發展關鍵、遵循發展規律、順應發展趨勢,以攻堅克難的舉措在戰略推進維度、產業發展維度、價值遞增維度滿足終端需求,重構資源、重塑能力、重建優勢,用創新動力不斷實現新的發展目標。
(一)堅持戰略定力,謀求先發優勢。適應和把握我國農機產業進入新常態的趨勢性特征、階段性特點,保持戰略定力,增強發展自信,優化資源、提升能力、通暢路徑,有力推動農機競爭層級向更高形態、更快速度、更好質量階段發展。一是強化戰略績效。同步、領先國內外產業導向、產品技術等發展趨勢,融入戰略環境,做好戰略總體設計、頂層設計、分層設計,落實企業目標,加強戰略落地、戰略協同推進,努力實現商業模式創新升級。二是聚焦核心資源、核心能力、核心市場,定位產業空間、產品平臺、市場維度,創新發展模式,確定目標實施路徑和手段,優化成長業態,構筑致力于為用戶提供相應農業裝備解決方案的競爭優勢。三是構筑發展優勢。圍繞做大做強、做精做專階段性目標,對標主要競爭對手優勢、薄弱環節,動態運用戰略地圖上的價值鏈確立產業鏈上的“黃金分割點”,建立人財物、產供銷、責權利的暢通機制,在產業、產品、技術等資源和能力方面,培育、建立、保持企業差異化競爭優勢和發展持續支撐。
(二)構筑核心優勢,實現績效突破。根據企業特點和能力,選準轉型方向,做好市場需求、技術裝備、人才培養、銷售網絡等方面的統籌,做到穩中有進、績效遞增。一是搞好發展儲備。企業應緊跟世界先進技術,以“中國制造2025”和“工業4.0”為契機,努力實現企業制造和管理的自動化和信息化,加大智能裝備、智能工廠等智能制造投入,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制造能力升級,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二是加快產業提升。在產業發展上,積極發展新型高效拖拉機200馬力及以上、8速及以上動力換擋拖拉機、主變速電控、主離合器電液控制的CVT無級變速拖拉機;喂入量10公斤/秒及以上大型谷物聯合收獲機、喂入量8公斤/秒及以上高通過性水稻聯合收獲機、新型玉米籽粒收獲機等產品。加快推進農機產品的大型化、廣度化、成套化、智能化、精準化。三是優化研發模式。立足國內外資源,加快構筑產學研用互通機制,做好技術轉化和產需對接,形成協同創新、產用結合、以市場促基礎產業發展的新模式。加快先進材料、液壓和電控技術等核心基礎零部件、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研發和推廣應用。
(三)推進閉環管理,延伸價值鏈條。領先農機企業逐步由價格布局向價值輸送轉變,競爭方式由單一的產品競爭發展為體系平臺下綜合實力的較量,為用戶提供最具價值的解決方案成為支撐企業發展的源動力。一是暢通人力資源管理。加快構建支持創新、鼓勵創新、保護創新的有利用人環境,構建與業績匹配的多維度薪酬戰略。加快資源優化、核心技術、關鍵支撐、薄弱環節方面中高級人才團隊分級、分層建設。二是創新發展路徑。順應行業發展,積極開展基于終端銷售和“互聯網+”融合的商業模式轉型,引導制造和服務上下游價值鏈、產業鏈的延伸;加強農業產業化組織、農機合作社、家庭農場等客戶建設,重塑價值體系,著力探索發展示范農場、作業承包、二手車處置等新的營銷模式,致力將企業自身打造競爭生態圈的優勢持有者。三是推進內生驅動。堅持農機農藝結合,按照區域化、差異化、個性化價值訴求,積極開發上市適應性強、性價比與可靠性高、綠色環保的系列大中型、中高端產品。通過加速營銷內生能力和服務網絡建設,以農業作業全過程、農業裝備全流程、用戶耕作全周期,提供保姆式作業指導和售后服務,為用戶提供最具價值的裝備價值平臺。
隨著農機行業推進供給側改革、解決產能過剩、實施產業轉型和國三切換、加快產品升級,將迎來新一輪穩步發展時期,農機行業發展在作物全程化中的作用繼續值得期待。面臨新的發展目標,需要行業共同努力、協同推進,努力實現 “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中國創造”轉變, “中國產品”向“中國品質”、“中國品牌”轉變,完成農機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增加農機高端產業、高端產品和高端市場的競爭優勢,不斷開創我國農機行業新的發展路徑和成長目標。(來源:農業機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