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05
1606次
字體
“2012年是中國農機工業繼續保持快速發展的一年。這一年里,我國農機工業總產值首次突破3000億元,各項指標也都保持了高速增長,總體反映出了行業的持續、快速、健康態勢。我們認為2013年我國農機工業依舊前程似錦,將繼續保持快速增長步伐,保守估計增幅可達15%~20%,行業整體水平和企業市場競爭力也會得到進一步提升。”中國農機工業協會會長陳志日前表示。
盡管今年政策“給力”,需求企穩,市場依然向好,但陳志認為目前全行業仍然面臨著不容忽視的問題。
企業成本壓力增大
今年,國家經濟下行對農機工業的影響將會逐漸顯現,企業運營的成本壓力勢必會有所增加。數據顯示,2012年,農機行業虧損企業的數量增加了25.20%,虧損額增幅為94.70%。分析造成虧損的原因包括生產成本、尤其是用工成本增加;財務成本上升,行業全年財務費用同比上升了52.56%,利息支出同比增加46.73%;各類服務費用增加。
而在各類成本持續上升的同時,產品價格卻幾乎沒有上調空間。其根本原因是行業主要產品產能過剩,市場倒逼企業降價。以大型玉米聯合收割機為例,2012年的降價幅度高達20%~30%,且由于成本壓力持續上升,因而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企業都會處于經濟下行和成本高位運行雙重壓力并存的局面之下,而消化成本壓力的最好方法就是技術進步和產品創新。同時,企業必須努力加強和細化管理水平,以提高自身獲利能力。
產品同質化嚴重
近年來,社會各領域對農機的投資熱情持續上漲,成為“熱錢”流入的重點。盡管各類資本紛紛涌入農機行業,但資金的投入重點多在增加產能,而非新技術、新產品的開發。這勢必造成產品同質化現象愈發嚴重。
行業內多數企業缺乏研發能力和創新積極性,只能采取簡單制造、低價跟進的市場策略,最終帶來競爭壓力與日俱增,影響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好的企業應進行戰略研究,認真制定和實施技術、產品、人才戰略,以貫徹清晰、持續的發展目標,避免目光短淺和盲目跟從。
行業共性技術缺乏
要想縮短與農機制造強國之間的差距,就必須在重大技術和關鍵零部件的研發制造上有所突破。但行業目前卻面臨著共性技術研發短缺的窘境,很多共性技術都在吃老本。缺乏研究共性、關鍵、核心技術的創新體系和組織,這是一個重要原因。
發達國家已將共性技術研發放在了產業發展的突出位置,而我國動力換擋、無級變速、脫粒清選等行業共性技術研發卻始終滯后。今后,應集合全行業優勢資源,優化配置,在國家有關部門支持下,加快共性技術研發和創新體系建設,實現在行業重大關鍵技術上的真正突破。
制造手段亟待提升
目前,我國農機產品最大的短板當屬可靠性差。產品可靠性差帶來諸般“惡果”首先是農民用戶不滿意,其次是拉低企業的盈利能力。售后服務費用成為農機企業的一項巨大開支,產品可靠性差讓服務費用居高不下。國產農機產品可靠性差的問題得不到妥善解決,中國農機產品等于低端廉價產品的“帽子”就摘不掉,民族企業就只能在低端市場上競爭,形成惡性循環。
優化和改善產品的可靠性涉及方方面面,提升裝備制造能力首當其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可以說誰擁有精良的制造能力,誰就會贏得市場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