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共性科研平臺,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國家級共性檢測平臺,促進新型高效農機推廣……”今天,農機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編制工作在中聯重科正式啟動,來自全國各地的30余位農機行業專家、學者齊聚一堂,共商中國農機“十三五”發展大計,籌劃迎接農機工業發展的新“黃金期”。
自從2004年推出農機購置補貼,我國農機行業已經走過了黃金十年。依靠市場需求的剛性增長和政策的強力推動,中國農機工業連續十年以兩位數高速增長,成為名副其實的農機制造大國。2013年,全國規模以上農機企業主營業務收入3571.58億元。“十二五”規劃到2015年實現的兩個定量指標:“農機總動力達到10億千瓦”,2012年已提前實現;“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60%以上”,預計也將于今年提前實現,預期可達61%以上。
當前,我國正處于加快改造傳統農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的關鍵時期。農機產業將迎來重大發展機遇,專家預計,到2015年,全國農機工業總產值有望突破4000億元。中國農機市場的巨大蛋糕,引來國際資本的青睞,國際農機巨頭紛紛在中國落戶。與此同時,國內工程機械、汽車行業資本也積極進入農機領域,加速對農機企業的并購和投資的步伐。早在2013年,中聯重科就提出構筑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等五大板塊齊頭并進的發展格局,將工程機械領域積累起來的技術、品牌、市場等優勢注入到農機產業。
與此同時,我國農機工業也存在“傳統農機產品產能過剩,但新興農機具又供給不足”等問題,制造企業良莠不齊,整體呈現出“多、小、散、弱”的特征,農業機械產品種類和性能與發達國家相比還有很大差距。因此,與會專家認為,農機產業到了必然的調整期, “十三五”規劃編制也必須樹立新視野、實現新發展,推動農機工業由中低端向高端加速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