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迎來了第十二個年頭。在其實施的前十年里,締造了我國農機化發展“黃金十年”的奇跡。而在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下的2015年,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將會出現怎樣的變化,做出怎樣的調整,成為各方關注的焦點。
《2015—2017年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的出臺,用最實際最貼切的方式回應了市場關切。如果說2014年是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向市場化改革邁出的第一步,那么今年出臺的農機購置補貼實施指導意見,就是向改革的深水區全方位邁進。
補貼市場化改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將補貼產品與推廣目錄脫鉤,在補貼種類范圍之內,只要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生產的,獲得省級農機推廣鑒定證書的產品都有資格享受補貼;二是繼續選擇個別省份開展補貼的完全市場化改革試點,即在農機購置補貼種類范圍內,違規企業產品名單之外或不符合許可、強制管理的所有農機產品都可享受補貼。也就是說最大限度地給消費者自由選擇、自主消費的權利,讓消費者與企業自主議價,企業自主經營、公平競爭,市場主體雙方自由博弈,使市場的競爭機制和價格形成機制充分發揮作用,從而達到產業發展、農民受益的雙贏效果。在這其中主管部門要扮演好裁判員和監管者的角色,充分公開信息,嚴格加強監督,確保補貼政策科學高效規范廉潔實施。在這樣的改革目標指導下,今年的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操作意見突出了穩、簡、精三個字。
穩,保持政策連續性。今年的實施指導意見執行期為2015—2017年,補貼范圍、補貼標準、操作方式等3年保持不變,有效解決了此前由于政策一年一定、層層制定實施方案而造成的政策啟動晚、實施不銜接的問題。既保證了農民可以盡早享受到政策優惠,又有效穩定了市場預期。
簡,進一步簡政放權、簡化程序。一是進一步減少對市場的干預,補貼產品經銷商由企業自主確定、自主發布,管理部門不再匯總公布。二是進一步放開地方自主權。將補貼對象調整為從事農業生產的個人和農業經營組織,對個人和農業生產經營組織的界定交由各省根據本省實際具體確定;各省具體實施意見和方案印發執行的同時抄報農業部、財政部,不用報備后再執行。三是將原來的“全價購機”改為“自主購機”,不再限制在省域內購機,突出農民選擇農機的自主權。四是簡化程序,不僅將補貼產品資質與支持推廣目錄脫鉤,還實行重點品目的敞開補貼,減少確定補貼對象等審批環節。同時,提倡補貼對象先購機再申請補貼,鼓勵縣鄉在購機集中地或當地政務大廳開展受理申請、核實登記“一站式”服務,盡可能簡化操作程序。
精,突出政策實施的精準性。補貼機具范圍進一步壓縮,突出補貼糧棉油糖等主要農作物生產關鍵環節機具,著力解決農民購機難、補貼價值較高的農業機械。取消各省自選品目對于急需機具實行敞開補貼。補貼標準在繼續實行定額補貼的同時,將甘蔗收獲機和棉花收獲機補貼額上限進一步提高。
除此之外,業內關注焦點的市場化改革試點也被明確將繼續進行。而此前反映頗多的將農機新產品納入補貼范圍的問題,政策也給予了明確回答——開展新產品中央財政資金購置補貼試點,充分體現了主管部門“看準的要大膽地干,拿不準的可以積極地試”的改革魄力。
可以說,該意見總體上體現了尊重農民的自主權、順應市場化需求的原則,體現了公共財政政策的普惠與產業發展政策的重點導向,在政策實施格局上堅持簡政放權,在政策操作層面上堅持刪繁就簡,在著力推進政策實施的針對性、穩定性、普惠性、安全性,切實保障資金安全和干部安全,確保補貼政策高效安全實施方面走出了堅定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