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17
3964次
字體
推進我國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需要一個作物一個作物抓、一個地區一個地區抓,一年接著一年抓,更需要堅持問題導向、精準發力、補齊短板、夯實基礎。上半年,各級農機化主管部門聚焦機械化耕地、種植、收獲、植保、烘干、秸稈處理等六個主要環節,水稻、小麥、玉米、棉花、馬鈴薯、油菜、大豆、花生、甘蔗等九大糧棉油糖作物,強化行政推動、項目帶動、模式引領、示范縣創建、技術集成示范、農機農藝融合、裝備制造使用結合,全面促進補短板、提水平,深入推進農業機械化向全程、全面、高質、高效發展。本版對農業部及部分省農機化主管部門在推進工作中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摘編,供各地學習借鑒。
農業部:補短板 有重點 促示范
組織開展雙季稻區“補短板促機插”集中示范服務活動
雙季稻區機械化種植是全國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潛力所在。針對這個短板環節,今年農機化管理司以湖南、江西、廣西、廣東、湖北五大主產?。▍^)為重點,組織開展了雙季稻區“補短板促機插”集中示范服務活動,旨在吹響全面推進水稻種植機械化的號角。組織發布了早稻及晚稻生產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在湖南省長沙市召開水稻種植高效綠色機具作業現場觀摩和專家組集中研討,組織中國農機化導報專題采訪宣傳“京山模式”等接地氣可復制的機插秧推廣典型模式。五省區積極響應農業部部署,共組織320個縣在4月份同步開展了發布一個技術指導意見、舉辦一次現場觀摩培訓、進行一次專家指導服務、提出一個全程機械化解決方案、開展一次集中宣傳等“五個一”系列活動,達到了示范裝備技術、找準瓶頸問題、明晰路徑措施、推廣典型模式、營造良好氛圍的效果。初步統計,五省區共完成早稻機插2508萬畝,比去年增加480萬畝,種植機械化率達到34.2%,比去年提高了近8個百分點,增幅創新高。
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指導組明確近期工作重點
6月2日,農業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指導組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工作推進會。專家指導組組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羅錫文表示,面對現代農業提質增效、綠色發展的新任務新要求,全程機械化專家組今后工作重點將做到“四抓”與“兩加強”?!八淖ァ保阂皇亲ビ媱潱槍χ萍s各作物全程機械化發展的瓶頸問題,列出時間表、路線圖;二是抓模式,遴選推出9大作物全程機械化生產模式,指導帶動同類地區協同推進;三是抓重點,針對重點環節、重點地區,針對性加強指導示范;四是抓典型,發現和推廣一批接地氣、可復制的好典型?!皟杉訌姟保阂皇且訌娕c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縣的聯系,逐一對接指導;二是要加強農機農藝技術融合,同向發力,為全程機械化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全程機械化示范項目實施進展順利
今年農業部安排專項資金在27個?。▍^、市)140個縣(市、區)布局建設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項目。各省紛紛爭取地方財政配套資金,大力推動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工作。山東省利用省財政資金2000萬元實施23個玉米全程機械化項目、32個經濟作物全程機械化項目;河南省農機局會同財政廳下發了《河南省2017年農機技術推廣與服務項目實施方案》,在20個縣(市、區)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陜西省2017年繼續投資980萬元,在全省建設10大類25個全程機械化現代農業示范縣;福建省爭取省級財政資金2100萬元,全省建設48個水稻生產全程化示范基地和6個旱地作物機械化生產試驗示范基地;寧夏農機局落實資金600萬元,在全區建設30個機械化生產示范園區;貴州省財政兩年投入1430萬元,扶持17個全程機械化重點推進縣建設;云南省今年省級財政投入900萬元,建設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區18個;四川省級財政通過2017年現代農業發展工程項目,安排1500萬元用于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核心示范區建設。
江蘇:狠抓整體推進示范縣建設
江蘇省制定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縣建設計劃,今年采取自愿申報、形式審查、專家評審的競爭性立項形式,擇優新增立項支持19個縣(市、區)開展全程機械化示范創建,省財政兩年預算投入1.23億元。截至目前,全省共創建34個省級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示范縣(市、區),省級財政共安排資金2.09億元,有效推動了示范創建工作。省農機局組織3個專家組對12個示范縣開展了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調研督導,與省電力公司聯合組織開展了糧食烘干新能源技術應用情況調研,在補烘干短板的同時,兼顧綠色環保農機化技術的示范應用。5月份,省農機局組織召開全省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高效植保和水稻機械化育插秧現場觀摩會,針對高效植保機械化和水稻種植機械化兩個薄弱環節,組織與會代表觀摩學習了疊盤暗化催芽、硬地旱育秧、缽體苗育秧、立體育秧、育秧微噴灌管理等江蘇特色的先進農機化生產技術,作業現場還演示了高速插秧側深施肥施藥一體機、自動駕駛插秧機、遙控自走式高地隙植保機、自平衡水田滅茬起漿機等多款最新開發的產品。省農機局組織中央、省級主流媒體赴揚州、泰州等進行全程機械化集中采訪報道活動,上半年共發表報道10余篇,營造了社會關注、重視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整體推進工作的輿論氛圍。
上海:加快推進烘干能力建設
上海市將糧食烘干能力建設作為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建設的重要抓手,從總體規劃、用地政策、扶持資金、政策傾斜等方面著力推進糧食烘干能力建設。從2016年開始出臺專項扶持政策,并將推進糧食烘干能力建設列為市政府重點工作之一,要求三年基本完成全市3萬噸的糧食烘干能力建設任務。制定出臺了糧食烘干能力建設市級財政扶持補貼辦法,將糧食烘干能力建設作為保障糧食安全的公益性服務內容,對糧食烘干中心的庫房、糧食周轉倉庫及其附屬配套設施建設給予50%的補貼,并鼓勵建設區、鄉鎮財政全額配套,服務周邊糧食生產經營組織和種糧大戶。按照市農業發展布局規劃和糧食生產功能區劃定,將糧食烘干中心和農機庫房用地納入全市設施農用地布局規劃編制工作的重要內容,會同市規土部門制定出臺市烘干設施建設用地標準,協調糧食烘干中心的布局選址,優先滿足糧食烘干能力建設和農機庫房建設用地指標供應。截至目前,全市糧食烘干能力達到1.65億噸,計劃2017年新糧食烘干能力3000噸,上半年已落實建設糧食烘干能力2000余噸。
山西:將作業任務列入考核指標
今年,山西省委、省政府將小麥、玉米、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面積列為考核山西農機工作的重要考核指標。省農機局向市縣農機部門分解下達了小麥600萬畝、玉米1450萬畝、馬鈴薯142萬畝全程機械化作業面積,并要求各市每月上報推進工作動態,及時掌握各項工作推進情況。2017年,全省承擔全程機械化示范任務的縣達到111個,預計主要農作物全程機械化作業面積可達到2300萬畝。同時,今年利用省財政支農資金300萬元,開展了省級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創建,計劃創建小麥、玉米、馬鈴薯、高粱、燕麥、胡麻、谷子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共16個。目前,省級各示范區創建工作已全面啟動。
浙江:深入推進農業“機器換人”
浙江省深入推進農業“機器換人”示范工程,制定印發《農業“機器換人”示范縣、示范鄉鎮(園區)、示范基地建設規范(試行)》,將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水稻高效植保機械化率、稻麥機械化烘干率、秸稈處理機械化率列入建設指標,明確示范縣、鄉鎮(園區)、基地水稻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須分別達到85%、90%、100%。首批選定15個縣、118個鄉鎮(園區)、321個基地進行創建,并落實1200萬元重點支持示范縣創建。
吉林:整體布局新型主體建設
吉林省按照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優先建設、30個糧食主產縣整縣推進、非糧食主產縣重點產糧鄉鎮整體跟進的方式,及“一鄉一農機強社”、“一鄉一農機示范區”的整體規劃布局,大力推進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全程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上半年確定全程機械化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建設實施單位189家,加上2015年建設的46家和2016年215家,全省將在450個鄉鎮建設農機強社450個,“縣縣都有主力軍,鄉鄉都有領頭羊”的全程機械化發展新格局初步形成。今年優先在九臺、農安、德惠等10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30個鄉鎮,創建30個面積不少于3000畝的全程機械化示范區,實施示范面積10萬畝。目前示范區建設正在穩步推進,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加快培育集成。同時,積極推進以秸稈覆蓋還田、免耕播種為核心的保護性耕作技術,今年計劃在全省實施補貼面積200萬畝,目前保護性耕作發展勢頭良好,預計面積將會大幅增長。
河北:創建“智慧農場”突破關鍵環節
河北省印發了《關于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行動的意見》,提出到2020年,創建小麥、玉米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和谷子、花生、馬鈴薯、棉花機械化省級示范縣50個左右,力爭進入“全國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示范縣”行列的縣達到15個以上。2017年,河北省將省財政預算內2000萬元扶持農機化發展資金用于全程機械化示范縣創建,開展主題為“智慧農場”的創建活動。具體創建內容為:10個主要農作物生產大縣,以土地規模經營的農機合作社為依托,以精準作業和農機化與信息化深度融合為引領,在農機合作社層面打造“智慧農場”,鞏固提高小麥、玉米主產區節水灌溉、高效植保、聯合耕整地、高速精量播種、青貯玉米收獲等環節機械化作業水平;突破解決精準作業(水、肥、藥)、玉米籽粒收獲、烘干、“互聯網+農業機械”等薄弱環節,補齊短板。4個區域優勢作物縣,因地制宜優選適宜規模種植的谷子、馬鈴薯、花生的技術路線和農機裝備,力爭在播種、收獲和植保等機械化關鍵環節實現突破。
重慶:宜機化地塊整治初見成效
受丘陵山區地形地貌制約,重慶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緩慢。從2015年開始,全市創新工作思路,實現“以機適地”為主到“改地適機”為主的大轉變,在多類型地貌地塊可行性試驗的基礎上,利用財政資金引導規模經營業主開展耕地宜機化改造,取得了初步成功。永川、榮昌、潼南、開州等項目實施示范區結合宜機化地塊整理整治改造,形成了糧油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的主戰場和主陣地。大力開展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組織召開了2017年油菜機收現場會,現場演示了油菜聯合收割、分段收獲、秸稈還田、施耕滅茬等機械化生產技術。市農機與農技部門配合協作開展油菜宜機化品種生產種植試驗,共試驗19個品種,分別對不同品種的出苗、生長、抗病、抗倒伏、產量等進行了統計分析,共同篩選適宜機械化生產的品種。組織有關科研、生產單位、油菜種植區縣技術人員以及部分種植大戶召開油菜機械化輕簡生產技術交流研討會,對油菜全程機械化項目推進情況進行了交流,擇優推廣開州區、潼南區、永川區等地的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種植模式。
青海:打牢主要農作物技術推廣基礎
青海省出臺了《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和《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指導意見》,編輯出版了《青海農業機械化技術推廣》技術畫冊,制作完成了青海省《馬鈴薯生產全程機械化》、《油菜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和《牧草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專題宣傳片,為全省推進全程機械化提供了有效技術支撐。
天津:重點扶持秸稈綜合利用
天津市今年出臺了《天津市人民代表大會關于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和露天禁燒的決定》,從法律層面為全面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提供了保障。市農委、市財政協調安排了7200萬元資金用于秸稈粉碎還田和打捆離田作業補助,“三夏”期間部分區縣安排專門資金用于補助秸稈處理作業或購置相關機具。市農機辦組織召開了由科研院所、大學、企業等50余名專家學者參加的京津冀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科技協同發展座談會,為天津解決秸稈綜合利用技術難題、推進產業化發展、探索市場化利用、提升秸稈深加工產業的規模和能力出謀劃策。目前,天津市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科技攻關專項已開始公開向全社會征集,有意愿的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均可申報。
廣西:破解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難題
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西推進“雙高”基地生產全程機械化實施方案(2015—2020年)》,制定了《加快推進2017年度100萬畝“雙高”基地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工作實施方案》,明確了制訂完善標準、強化標準蔗地建設、促進農機農藝融合、強化全程機械化示范等方面重點工作,要求“雙高”基地建設發揮甘蔗生產全程機械化建設的龍頭作用。起草了《甘蔗種植機技術條件》、《糖料蔗生產農機農藝融合技術規范》、《糖料蔗機械寬窄行種植作業技術規范》征求意見稿;審定了《甘蔗田間收集搬運機技術條件》、《自走式中耕機技術條件》。通過現場演示和培訓等,推進蔗地深松機械化技術作業,重點推廣應用“深松+重耙”、“深松淺犁+旋耕”等高效機械化作業模式;推進現代裝備信息化試驗示范,在甘蔗主產區配置深松整地檢測儀進行試驗示范,推廣北斗導航自動駕駛系統,開展機械化信息作業服務,為機收打好基礎。組織南寧、崇左等市農機合作社利用自治區財政資金2400萬元建設甘蔗生產機械化區域服務中心,為機械化生產提供服務。同時,大力推動優勢特色農作物生產機械化,自治區財政安排資金550萬元,實施玉米、馬鈴薯、水果、花生、茶葉等機械化示范基地建設項目13個。
西藏:圍繞青稞開展系列推進活動
西藏自治區成立了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領導辦公室,圍繞土壤深松、精細整地、化肥深施、機械化收獲等關鍵薄弱環節持續發力,著力提升糧食生產機械化作業水平。組織開展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裝備適應性研究,聯合中國農科院南京農機化研究所、第一拖拉機股份有限公司、凱斯紐荷蘭(中國)管理有限公司赴4市9縣開展專題調研,整理出需要改進的各類問題20多項,目前正在編制《關于西藏自治區農業機械化適應性改進方案》。圍繞農機、農藝、信息化深度融合,組織自治區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和南京農機化研究所等區內外農機、農藝專家,制定了青稞生產全程機械化試驗示范方案,重點解決青稞耕種收環節關鍵技術瓶頸。在拉薩、日喀則、昌都、山南4個市建立了青稞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點,積極總結提煉適應當地具有可復制推廣價值的全程機械化整體解決方案。
新疆兵團:解決棉花全程機械化薄弱環節
新疆兵團著力解決機采棉脫葉、機采、加工等關鍵環節的主要問題,擬定了《采棉機田間作業技術規程(試行)》,大力推廣使用采棉機具,促進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各環節相互匹配。今年兵團采棉機保有和使用量達2120臺,預計完成機采面積680萬畝以上,機采面積占植棉的76%以上。脫葉劑噴施機具保有量4000余臺,能夠滿足噴施脫葉劑的作業要求。穩步推進機采棉打垛和貯運技術,完善棉花全程機械化配套技術的應用。(摘自2017年8月10日《中國農機化導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