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1
3722次
字體
不管行業發展好壞,企業追求經營模式創新的腳步從未停止過。創新,在很多人眼中屬于比較抽象的概念,以筆者看來,創新不外乎兩層含義:一是“引領”,二是“不同”,任何一個企業,只要做好其中一層,就可以在行業內獨樹一幟。據人民日報報道,自主創新能力不強是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和參與國際市場競爭的主要瓶頸,突破這一瓶頸,就要著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高我國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
時下,農機行業深度轉型,增速放緩,眾多農機企業都面臨著生存與發展大考,如何經得住生死考驗,在白熱化的競爭中勝出?那就是創新,最大程度地創造引領優勢,創造屬于自己的“不同”!近期,筆者就遇到了三家農機企業,依靠創造“不同”,在水深火熱的市場競爭中把業務經營得風生水起。第一家是中遠重科,以農機駕駛室、傳動系統、覆蓋件和模具設計、制造為主營業務的一家中型企業,該企業借助山東濰坊的機械制造集群資源優勢,成立之初,就避開農機整機制造領域,獨辟蹊徑,為諸多大中拖、谷物聯合收割機、工程機械等機械制造企業提供部件配套業務,同時,提供一系列的整機性能、外觀等設計支持,連續幾年,農機市場發展速度放緩,但是中遠重科通過業務拓展和資源擴張,銷售規模逐年遞增,按照發展規劃,今明兩年,該企業擬在美國和意大利等國家設立技術研發合作中心,通過借助和引進外智,實現機械部件的集約化、智能化、一體化生產,促進整體業務再升級。第二家是薩丁重工,該企業則是以大中拖、農機具制造、銷售為主營業務的傳統農機企業,所處領域雖然傳統,但是其經營思路卻與眾不同:一是產品設計理念和制造工藝超前,該企業通過與國內外多方合作,對拖拉機的三大系統、五大總成進行全新升級,通過AUMAHR管理系統,實現發動機分功率段輸出,研發推出了高端智能變頻拖拉機,實現了對傳統產品的“脫胎換骨”和整機效能提升;二是該企業一起步就采取了國內、外市場同步拓展的“兩條腿”走路的發展模式,在積極拓展國內市場的基礎上,引進專業人才迅速壯大對外貿易業務部門,在國內農機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大力拓展東南亞、非洲等市場,收效顯著,創造了經營規模遞增的驕人業績。第三家是凱立德工業設計公司,是一家專業為制造企業提供結構設計、性能設計、人機工程、外觀設計等智力支持的企業,成立兩年來,企業規模迅速擴大,與諸多農機、汽車、工程機械、船舶等企業建立了合作關系,通過密切協同,為制造企業發展注入了智慧活力,實現共贏發展。
創新離我們并不遙遠,相信以上三個案例會帶給我們不同的啟迪和感受。
在中國農機產業在深度轉型期,由市場自然發展規律引發的轉型、淘汰、消亡、整合將屢見不鮮,而從經營者對待事業的心態分析,有些企業一直秉持著迎難而上的姿態,堅守服務“三農”的初心,在堅持不懈地改變和創新,不斷超越自我,成就嶄新的業績;而有的企業只看重眼前利益,經營者耐不住性子、經不起考驗,草草收場,潰不成軍……從更深遠的角度講,這個階段是需要榜樣的階段,是需要新的發展模式解讀的時期。有管理學家講,“最打動人心的企業賣的不是‘更好’,而是‘不同’。”這種追求不同的道路就是在尋求創新的過程,這條路不同尋常,也注定會異常艱辛,但是需要更多的人在這條道路上不斷求索,發現和創造新的、更好的模式,推動制造業生產方式變革,中國制造業的出路也就于此!(中國農機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