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4-17
878次
字體
作為農機生產制造和使用大國,我國農機制造能力顯著提升,農機裝備產品體系日益豐富,能生產4000多種農機產品,但農機裝備大而不強、多而不優,部分關鍵技術、核心零部件、材料受制于人,部分高端機具主要依賴進口,一些地區裝備供需矛盾還比較突出。
“今年春耕期間我們公司大約有5萬臺插秧機投入農業生產,服務團隊有100多人為春耕保駕護航。”蘇州久富農業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徐正華說,目前國產插秧機的制造水平和產品性能已經接近甚至超過了進口品牌產品,農機農藝融合度更高,但部分國產關鍵零部件質量不高。國家應圍繞基礎材料、基礎零部件、基礎軟件和產業技術基礎等方面加快補齊農機產業短板,提高國產農機零部件質量,為農機主機廠家提供可靠的零部件供應體系。
農業農村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要瞄準農業生產需求精準補上農機裝備短板。推動突破丘陵山區、設施種養、大型高端智能裝備等整機和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攻關,國產240馬力無級變速拖拉機、采棉機、油菜移栽機等一批短板機具成功量產。堅持研發制造和推廣應用兩端發力,推動研產推用全鏈協同,加力推進農機裝備補短板,加快農機裝備自立自強。
我國農機裝備經歷了機械化、自動化階段,現在正朝著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智能化方向發展。近年來我國農機裝備信息化智能化顯著提升,有力提升了農機作業服務質量和作業效率。但總體上看,農業傳感器、智能網聯終端等一些關鍵部件和基礎軟件技術對外依存度高,數據碎片化、“系統孤島”現象還比較普遍,智能農機裝備鑒定檢測能力存在短板弱項。專家表示,要加快推進農機信息化智能化,推動智能農機裝備技術創新,加快智能化裝備技術示范運用,推進農機化管理工作數字化,為智慧農業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轉自中國農機工業網)